新華財經北京8月24日電(吳鄭思)24日,基本金屬板塊大多跟隨周邊市場反彈走高,但唯獨滬鎳弱勢下跌超2%,走出獨立行情。雖然鎳市場也不缺成本端的利多消息,但在基本面弱勢和中長期過剩的一致預期下,鎳價走勢與消息面利多“脫敏”,被認為高估的鎳價仍將持續承壓。
印尼擬征出口稅難影響鎳市供需
在歐洲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沖擊之下,當地的鋅、鋁冶煉廠不斷爆出停產、減產的消息,這直接沖擊了相關金屬的供應。但鎳市場卻鮮有產能停減產消息傳出。但在上周五(8月19日),印尼總統稱今年可能會對鎳征收出口稅,以提高印尼在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地位。這一消息成為近期鎳市最大的利多,刺激鎳價本周一(22日)大幅增倉上揚。
雖然有機構猜測印尼這一政策最終實際出臺的概率較大,但在分析這一政策對鎳市供需的影響,認為其影響可能并不大的觀點占多數。國貿期貨在點評中表示,隨著鎳產品出口征稅政策的出臺,相關鎳產品進口成本或有抬升,印尼鎳鐵進口商利潤有所收窄,產品價格得到一定支撐,但實際影響有限。
該機構具體指出,從成本角度來看,印尼鎳鐵廠及進口商仍有讓利空間,相對優勢或驅動印尼鎳鐵廠或進口商通過讓利來維持競爭力,短期或刺激國內鎳鐵貿易商在關稅落地前搶進口。此外,該政策年內落地概率較大,但出口征稅幅度以及計算方法等仍有不確定性,后續還需關注印尼鎳產品出口征稅政策落地情況。
銀河期貨也表示,如果印尼對鎳鐵征收出口關稅在年內落地,并且稅率在3%左右,會抬高印尼鎳鐵的出口成本進而抬高遠期鎳鐵成本支撐,但對整體的鎳價格和供需并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建信期貨則認為,印尼征收出口稅這一政策可能導致印尼鎳鐵廠以及進口貿易商和國內鎳鐵廠利潤重新分配,但對當前鎳價走勢影響相對有限。需關注后續政策實際落地情況。
供需偏弱和低庫存狀態并存
對于當前的鎳市場而言,下游庫存高企、需求弱勢,鎳鐵中期過剩壓力不減,寬松的基本面暫時也看不到有改善的跡象。
世界金屬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全球鎳冶煉廠產量為24.53萬噸,但需求僅為24.47萬噸,單月供應小幅過剩。
此外,從國內市場供應來看,一方面,7月份以來國內鎳進口窗口打開,也刺激了海外資源的流入,增加了國內鎳市的供應。有機構統計顯示,截至8月4日,鎳進口的盈利仍達到7500元/噸。海關數據顯示,我國7月未鍛壓鎳進口量為 11,701.32噸,環比增加26.18%,同比減少47.99%。同期我國鎳礦進口量環比增幅1.4%;鎳鐵進口量雖然環比減少12.97%,但同比仍增34.64%。
另一方面,國內電解鎳產量也仍維持在高位。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7月國內精煉鎳總產量達16287噸,環比減少1.91%,同比增加32.04%;預計8月全國精煉鎳產量16000噸,環比減少1.76%,同比則增加15.17%。
從需求端來看,傳統的不銹鋼需求和新能源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受到當前宏觀面和產業環境的影響,表現疲軟。
“受地產周期拖累,不銹鋼市場表現萎靡,自3月至今仍‘跌跌不休’。考慮國內疫情拖累以及印尼不銹鋼對國內市場的擠壓,預計不銹鋼減產趨勢延續。”建信期貨表示,而在新能源需求方面,三元電池需求增長被擠占,拖累鎳下游需求增速。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當前全球鎳顯性庫存的水平仍處于歷史低位,這成為鎳價短期最主要的支撐,并放大了鎳價在利多消息影響下的價格彈性。統計顯示,截至8月20日的當周,全球鎳顯性庫存環比增加1787噸,至71773噸,較上個月增加794噸,不過比去年同期仍少152292噸。但即便如此,市場依然認為,在鎳中期過剩趨勢不改的基調下,低庫存支撐下的鎳元素定價存在高估,這也奠定了鎳價中期承壓的格局。
建信期貨指出,海內外純鎳庫存持續去化,低位庫存繼續支撐鎳價維持高彈性高波動特征,供應端擾動消息或會刺激鎳價呈現階段性上漲特征。但中長期,供應寬松趨勢難改,隨著印尼中間品項目加速釋放,高冰鎳/MHP不斷回流,鎳元素供應過剩將逐步兌現。
華泰期貨則進一步表示,鎳中線供需偏空,但低庫存現狀改變仍需時間,當前遠期利空與低庫存現狀的矛盾持續存在,短期外圍情緒改善,鎳價偏強運行,以反彈思路對待。不過鎳中線供需預期偏悲觀,鎳價持續反彈之后,下游消費低迷,精煉鎳較產業鏈其他環節比值重回歷史高位,鎳價存在一定的高估,不宜過度追高。(新華財經)
|